六部门:到2025年造纸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0%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发布日期: 2022-06-23 17:09:12
信息摘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工业水效提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各地万余...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工业水效提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各地万余元工业增长值需水量较2020年降低16%。
“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自来水单位之一,2021年工业需水量1049.6万立方米,占全国各地自来水总产量的17.7%。”工业和信息化部环保节能与开发利用司负责人详细介绍,“十三五”至今,全国各地万余元工业增长值需水量从2015年的58.3立方降低至2021年的28.2立方,规模以上企业工业自来水反复使用率从89%提升至92.9%。
“但工业行业节约用水提质增效仍遭遇产业布局合理布局与水源标准不匹配、一部分领域水重复利用率不高、非传统水运用不够、核心技术与武器装备存有薄弱点等难题。”他强调,《行动计划》的施行,对具体指导公司降低新水取使用量和污水消耗量,提高水源聚合节省运用水准,合理减轻水源供求矛盾、降低水源污染和确保水生态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全方位绿色转型具备重大意义。
《行动计划》坚持不懈“节约用水优先选择、室内空间平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理构思,以完成工业水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为总体目标,以关键自来水领域和干燥地域为关键,以节约用水榜样建立和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为着力点,以节约用水服务项目产业培育和改造升级为驱动力,提升工业自来水构造和管理方式,加速产生高效性、生态化、智能化节约型生产过程,全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各地万余元工业增长值需水量较2020年降低16%。关键自来水领域水效进一步提升,钢铁企业吨钢供水量、造纸业主要产品企业供水量降低10%,石油化工化工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企业供水量降低5%,纺织品、食品类、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企业供水量降低15%。工业污水循环利用水准进一步提高,争取全国各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自来水反复使用率做到94%上下。工业节约用水现行政策体制更为完善,公司节约用水观念广泛提高,节约型生产过程基本上创建,基本产生工业自来水与发展规模、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等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布局。
该责任人详细介绍,《行动计划》提出了6个层面12项具体内容。
一是加强创新应用,加速节约用水推广应用。适用产业协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进行工业节约用水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探寻创建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经营战略,适用有关企业建立节约用水技术革新新项目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应用,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和转换。制订工业节约用水武器装备行业规范标准,公布国家激励的工业节约用水加工工艺、技术性和设备文件目录,制订技术性推广策划方案和供需对接手册,筛选营销推广一批优秀可用的节约用水技术设备。
二是加强改造升级,提高重点行业水效。激励工业公司、产业园区、集聚区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和机器设备节约用水评定,执行工业水效提升改造,推动自来水信息系统集成提升。进行工业绿色低碳更新改造行为,正确引导金融企业绿色债券优先选择适用水效提升改造新项目。聚焦重点自来水领域,支持公司进行节约用水降碳技术创新,激励有条件的央企及产业园区执行智能化降碳更新改造,探寻创建上下游企业节约用水降碳协作新模式,促进节约用水降碳协作更新改造。
三是加强节约开支,提升工业自来水构造。对焦钢材、石油化工化工厂、纺织品、造纸工业、食品类、稀有金属等领域,建立一批污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产业园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京津冀一体化、渭河流域等干燥地域及长三角城市群等水环境治理敏感区,建立一批绿色产业污水高效率循环利用自主创新示范点,产生可复制、可推行的常见应用领域,推动工业污水循环利用。激励沿海地区公司、产业园区增加海面立即运用及其海水淡化技术运用幅度,激励有条件的矿山及附近工业公司、园区建设一批矿井水等级分类解决、分质运用工程项目,激励公司、产业园区建立和完善降水集蓄运用、雨污等设备,提升管网建设,扩张工业运用海面、矿井水、降水经营规模。
四是加强对标达标,健全节约用水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各地区建立节约型公司、产业园区,筛选节约用水优秀企业、产业园区,申请国家水效领先者公司、产业园区,创建三级水效示范引领管理体系,提升工业水效示范引领。编写工业节约用水试行修定方案,加速制修定工业水效提高相关标准,提升节约用水领域的规范采纳,激励参加节约用水行业国际标准化组织主题活动,健全工业节约用水质量标准体系。
五是加强以水定产,促进产业链适水发展趋势。严格遵守产能置换现行政策,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依法依规促进落后产能撤出,加速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低耗水量高产出产业链比例,持续优化用水产养殖业构造。在京津冀一体化及渭河流域等地域加速污水循环利用及海面、中水回用、铁碳填料等非传统水运用,在长江流域等地域,全面实施绿色制造,提升化工园治理提高,促进临江公司增加污水循环利用幅度,因时制宜提高地区工业水效。
六是加强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动企业、产业园区完善水效管理方案,提升自来水计量检测设备配置和维护。促进高自来水公司、产业园区对已经有数字化平台开展更新改造,进行自动化监管、管道网漏损检测等系统建设,探寻创建“工业互联网技术 水效管理方法”典型性应用领域,提升智能化水效管理能力。促进新式、智能化节约用水计量检测设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运用,筛选水效提高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打造出水效提升服务行业的专精特新“孵化器”公司,构建“水效提高第三方服务库”,提高智慧化节约用水服务能力。